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漯河 > 正文
环球热点评!漯河: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22-12-28 09:12:23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记者在源汇区干河陈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看到,保健教育室里,二十多位老人在观看新农村建设成就展示片,大家为沙澧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欣喜;理疗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腰腿不舒服的老人理疗;心理疏导室里,一位老太太正在向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床边,社区护理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脚。

“现在,我市不少社区、村都有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老人不出社区或村,就能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赵炜告诉记者,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于8月份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省定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民政厅实地核查,获省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表扬。


(相关资料图)

在召陵区万顺街,一片老居民楼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召陵区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李建岭向记者介绍,这个幼儿园以前是一个闲置学校,被其他单位租用。今年上半年,召陵区政府决定恢复这个学校的功能,在这片缺少幼儿园的老城区,将这个闲置学校改建成召陵区区直第二幼儿园,让老城区的孩子们不用跑远路就能上幼儿园。

学前教育普惠扩容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的有效途径。202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学前教育提质扩容普惠工程,并将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市定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1万余个。其中,新建12所、改(扩)建27所。

群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优质教育让更多孩子受益,道路更加通畅,城乡愈加宜居……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聚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交出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近十年来,我市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连年保持在70%以上,居民幸福感持续增强。

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表扬2021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单位的通报》,对6个省辖市政府和12个省直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其中,漯河市政府位居全省第三。这一荣誉是对我市民生实事工作办理的肯定。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望,施政所向。”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我市在办理省定和市定民生实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常态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看重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市级领导分包机制方面,实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包工作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落实。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入研究和统筹推进省、市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市领导按照各自分工,经常关注、督导民生实事办理工作,每年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县区和市直各承办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推动民生实事办理工作高效开展。

在建立跟踪督导机制方面,我市建立民生实事点交办批处理机制,将省、市民生实事纳入市委市政府周交办、月讲评工作体系,分类研判,精准管控。建立定期通报督导机制,每月汇总通报,每季度集中核查、专项核查、暗访核查、现场督办。建立社会各界全程监督机制,邀请市政府参事、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民生实事办理全过程,确保件件办实见效。我市还将民生实事办理工作纳入漯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核查认定、社会评议、部门互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在问需于民机制方面,我市建立省、市民生实事“三问于民”工作机制,坚持问需于民,广泛征求、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问计于民,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创新工作方法;坚持问效于民,健全民生政策、资金、项目公开制度,有效发挥监督作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尺。

在联动办理机制方面,我市积极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不断扩大民生实事覆盖面,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承诺践诺机制方面,省、市民生实事确定后,我市及时组织实事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公开承诺,在年底公开践诺情况。采用专题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在市级媒体及时公布工作进展和办理成效,年底通过《民生实事·年终盘点》栏目、“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项目公示等,向社会公布省、市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我市通过建立省、市民生实事公开承诺践诺机制,让群众对民生实事办理情况全方位了解、全身心支持、全过程监督,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责任编辑:hN_2827